宝鸡日报丨文化周刊戏楼

在关中的村子里,能独享一片广场的,只有戏楼。

宝鸡的老戏楼存下来的不少,这些戏楼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屋顶椽有碗口粗,梁有水桶粗,选的都是上好的料。由此可见,戏楼对于关中人的重要性。

在关中的村子,有一个从来不说的秘密:村子再穷,也要把戏楼修好。村里有人外出挣了钱、有了名声,回到村里必然捐大钱修戏楼。戏楼修得越高大、越排场,这个村子在十里八乡就越有地位、有派头。

这还不够,修好的戏楼要请人唱戏,请的名角越多,唱的时间越长,这村里的人出门在外都有面子。

看戏的人,少有青年,多是老人。每逢谁家有戏,远近不说,只要是有自己喜欢的角儿,必然会拎着小板凳过去,在戏台周围吃点羊肉泡或者面皮、粽子、醪糟等。

等戏开场的时候,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打个牌聊个天晒着暖暖,时间一点点过去,直到戏开场,便迅速散开,到戏台下自己喜欢的位置,震天的锣鼓响起来,他们眼睛盯着戏台不再说话。

关中人爱看戏,喜欢的其实是戏曲里的故事。受周礼熏陶的关中人,眼中揉不进一粒沙子,啥事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爱谁就要把谁爱死,恨谁就要把谁咒死,而唱遍关中地区的秦腔,满足的是大家的这份心意:奸必锄,恶必惩,冤必伸,善必报。

如今看戏的人少了,唱戏的人也少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起来的砖瓦结构的戏楼,已经开始破败,有的挪为它用。听戏少了,戏里讲述的道理,却希望能在别处听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bbfz/15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