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赴白沙青松村开展迎新春慰问活动1月10日下午,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青松村那片叠翠的山脚下,午后的暖阳拂煦着这个偏远的乡村,一间间修葺一新的民居显得十分通风敞亮,在房前屋后栽下的一株株槟榔、芒果长势喜人;不远处田地里,那一垄垄朝天椒植株挂果累累,预示着又迎来了一轮好收成。“乡亲们,又要过年了,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又来给咱们写春联、发放新春慰问品了!”当村委会广播声一响起,原本十分静谧的乡村很快就热闹起来了,但见村民们快步出门赶往“迎新春赠春联”活动现场。在这里,一名名书法行家将毛笔饱蘸墨汁,在喜庆的红纸上写成一副副寓意新春美好祝福的春联,村民们围站在一起,闻着墨香,在轻声谈论着哪一副春联的寓意更有年味时,也开心地分享着扶贫产业给自家带来的好收成。“你看我这春联,上联是‘春山春水春色好’,下联是‘新事新人新风多’,横批是‘四季平安’,写得多好!“该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林进消手捧着这副饱蘸墨汁的春联,显得爱不释手,他把春联摊开放在水泥地板上晾晒后,再细心地对折整齐带回家张贴。“手写春联,更有年味,传承的是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也能给白沙偏远山区的扶贫事业注入文化活力。”当天,中国书协会员、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职工李玉萍等人每写好一副春联后,还不忘简单给村民讲解其中的寓意。据悉。自年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挂点青松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已经连续5年赴村开展“迎新春赠春联”活动,并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赠送慰问品、慰问金。据悉,青松村属于白沙深度贫困村,共有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户余人,早在年时贫困发生率为54%。年7月,自海南日报报业集团选派陈立斌远赴白沙青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在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以及白沙扶贫部门的帮扶下,青松村统筹资源、动员农户发展壮大山兰稻产业,山兰稻种植面积也由5年前的寥寥的几百亩,拓展至年的约亩,并增加红山兰米、山兰糯米,黑山兰糯米等品种,同时发展山兰酿酒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阵容的大力宣传下,发挥白沙“拉奥门”山兰文化节品牌效应,山兰稻的文化品牌价值和市场效益也不断提升,种植山兰稻已成为青松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咱村的山兰稻收成将近40万斤,年由于遭遇旱情收成减少为20万余斤,不过,按每斤6至7元的收购价,这一产业至少可为全村种植户带来万余元收入。”陈立斌介绍,目前,经过加工包装后的山兰米市场零售价为15至20元,且产业前景看好。“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自年初兼任青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以来,陈立斌积极与村“两委”班子帮扶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百亩朝天椒产业,扩大种植红皮花生、槟榔,并培育山鸡养殖等产业,有效增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正是在扶贫产业“多点开花”的助力下,截至年12月底,青松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暖阳暖心,春联凝墨香,村民们如愿地捧回一副副寓意美好的红火春联,脸上荡漾着满满的笑容,喜浓的年味已开始萦绕着这个偏远的乡村。
来源
海南日报
记者
曾毓慧
编辑
裴洪智
审核
吴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投稿:bsxx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