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
日报妹就被一段视频震撼到了!
大熊猫珍稀吧?
海南这个物种比大熊猫还珍稀!
10月27日,一对长臂猿母子在霸王岭热带雨林的树上荡漾。李飞摄
夸张吗?一点儿都不夸张!
目前记录到的海南长臂猿不到30只!
想看看它们在热带雨林中尽情攀援吗?
想听听它们在自己家园的独特叫声吗?
今天
日报妹,就带你看一段珍贵的视频
海南日报摄影记者和监测员一起
追踪6天摄录的
海南长臂猿“猿声大片”!
赶快打开你的手机视频
把音量开到最大
一起感受一下?
视频时长1分16秒。
海南岛西南部山区
有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
海南长臂猿就生活在这里
这是目前全球现存数量最少的灵长类动物
不足30只!
一只雄性长臂猿在树上窥视记者的拍摄举动。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摄
年10月底
海南日报摄影记者
有幸参加
保护区开展对长臂猿例行的大调查
与这些雨林精灵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拍摄了大量珍贵影像
这些大自然的精灵,
在热带雨林的家园里,
攀援跳跃的姿态是
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今天出版的
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特别刊发了《热带雨林追猿记》
在海南岛西南部山区,分布着天然的热带雨林,这里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乐土,有一种国宝级的珍稀动物——海南长臂猿就生活在这里。
海南长臂猿是目前全球现存数量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不足30只,仅生活在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雨林中。
上个月底,借着保护区与嘉道理中国保育组织联合对长臂猿进行例行大调查的机会,我跟随考察人员一起走进神秘的原始雨林,与这些雨林精灵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触,上演了一出热带雨林追猿记。
10月28日晚,监测员符海彪在营地填写当天的调查记录。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摄
10月25日傍晚,霸王岭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为全组人做晚餐。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摄
守猿
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的苗村外,凌晨4点的山林一片漆黑,6个人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在山路上前行。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两位护林员,他们健步如飞,好像行走在白天的旷野上,而此时落在队伍最后面的一个人却犹如学步的孩童,深一脚浅一脚地胡乱踩着,他原本想用相机记录下大家赶路的场景,此刻也只好作罢。
10月26日,56岁的老监测队员陈庆,在监测点干吞麦片粉补充能量。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摄那个落在队伍最后面的人就是我。和我一起向着密林进发的分别是三位护林员,一位嘉道理中国保育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另外一位记者,我们是这次长臂猿大调查的其中一组。此次参与调查的共有9组52人,负责在25个不同的监听点对长臂猿进行观测。这其中有霸王岭保护区和嘉道理中国保育组织的人员,还有海南省内的鹦哥岭、俄贤岭、吊罗山等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从云南省高黎贡山、铜壁关等自然保护区赶来进行交流的野保工作者。(点击详细查看全文)
科普小常识长臂猿的鸣叫通常是由一群之中的公猿起头,是一种宣示领地、与家庭成员联络感情的信号,稍后群内的母猿会加入和鸣,猿鸣每天日出时分开始,每天早上会鸣叫两到四次,持续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bbzz/1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