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君老师好!
我家女儿今年上初二,前不久我无意中发现她有早恋的迹象。自从女儿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一直担心她陷入早恋门,没想到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如今我和她爸心乱如麻,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管吧,不知从何入手,不管吧,又担心闹出大乱子。万般无奈,只好来请您支招了。急切祈盼回复中。祝好!
心乱如麻的妈妈:
您好!来信收悉。家有儿女初长成,情窦初开烦恼多。你信中担心和烦恼的问题一直是家有青春期儿女的父母们所担心和烦恼的。
首先,我想澄清一下“早恋”的概念。所谓“早恋”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青春期一般指10-20岁的青少年,这是个体性机能发育成熟的阶段,随着第二性征、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少男少女们开始意识到两性在生理、行为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情感体验。于是进入心理学上的异性期,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产生思慕情结。
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里,男女同学之间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产生向往、接近、眷恋异性交往的渴求等,皆属适逢其时的正常心理现象。称之为“早恋”是国人自以为是的解读。
针对您的问题,我有三个建议:
1.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平常心待之。如前所述,对异性萌生好感,这是青春期必然的心理特征,也是成长的标志。所以,当以平常心对待。身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要做足青春期教育的功课,才能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和理解青春期的种种变化,也才能给陷入青春期困扰的孩子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推荐阅读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的《正当青春期》。此书对青春期可能遇见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做了分析并提供参考对策,对家有儿女初长成的父母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很有帮助。
2.接受青春期身心剧变的现状,以智慧心导之。危机四伏的青春期需要智慧的引导。身心剧变带来的困扰需要积极应对,青春期还是学习与异性交往,学习表达爱和处理情感困扰的极好时机。聪明的父母会借机指导孩子应对青春危机和情感困扰,将危机变成成长机会,把恋情化为成长动力。比如,指导孩子应对青春期的身心困扰,包括如何照顾发育中的身体,与异性交往时要注意什么,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发现孩子对异性有好感,经常谈论某个异性时,不妨先祝贺她已经长大,并对她谈论的内容表示兴趣,询问她最欣赏异性的哪些特点,与她分享优秀的异性品质,分享如何从异性交往中学习等。有意识地将孩子对异性的好感放置在阳光下。如此开放坦然的态度,会引导孩子把异性交往定位为友谊而非爱情。如果孩子真的陷入恋爱中,则告诉她爱是有力量的,引导她借助爱的力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还要告诉孩子,遇到特殊情况要怎样把握拒绝的分寸等。此时孩子最需要的帮助,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知道身体的边界。
著名心理咨询师李子勋推荐一个淡化青春期孩子恋爱重要性的技术,我们可以对陷入青春期恋情的孩子说,每个人的一生至少有三次爱情,16岁前是游戏,20岁前是预演,25岁才是真爱。让孩子懂得眼前这个异性不是生命和爱情的全部,就会多留一份心思守护和修炼自己。
3.主动包容和陪伴青春期的成长,以温暖心伴之。从某种意义而言,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过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原因有二:第一,它是成家立业的前奏;第二,它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最后机会。而最好的陪伴是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是有滋养功能的。首先,和谐温暖的家庭关系给孩子提供了学习处理亲密关系的场所,他们从中习得家庭各种角色行为,学习爱与被爱,学习家庭伦理秩序,为未来成家立业做相应的准备。其次,享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常常能从家庭汲取到充沛的爱,不轻易陷入早恋门,最多只是对异性心生喜欢而已,父母只需聆听、理解、尊重和信任即可。
事实上,青春期的恋情,多数只是对异性的倾慕和喜欢。所以,请不要急于认定女儿是早恋了,把它当成正常的异性友谊,鼓励女儿公开大方的与异性交往,教给女儿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和安全自护的原则。开放的态度、正面的暗示和积极的引导,更有助于女儿从中学习和成长。如此温暖、开放的亲子关系,女儿更乐意与你分享她的异性交往经验,孩子更安全更自信,你更能不动声色的影响她。岂不更好?
惠君-END-
海南日报教育周刊贴近学校贴近家庭贴近读者一起为海南教育加油!投稿信箱:qq.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南京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