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蒂菩提的起源由来:
唐宋时期已有此椰蒂佛珠,到清代有史料可查。清代称“木牙”、“满贯”,
尤其是包浆一流的老椰壳菩提佛珠,更是很难求到。
一般形为扁珠,用椰蒂磨制,表面看其材料普通,但一串好品相椰壳佛珠也极其罕见。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赵棻在《滤月轩文集》中亦有相同的记载:“乾隆年间,户部侍郎赵秉冲,精选一串椰子数珠,珍比千狐之腋。”由此可见,椰壳佛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讲到椰蒂历史的时候,其实郭沫若的一段考据更能凸显椰壳在文玩历史上的份量,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时有过一篇《札记·椰珠》,里面说“椰珠”有两种,一为天然结石,一为人工旋壳而成,判然有别。天然结石,其色白,极少见。人工旋壳而成者,其色黑,为数可不少。佛徒所用牟尼珠,每串多至一○八颗或更多,其色黑,自为后者无疑。”但是后来有一位叫韩槐准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侨居新加坡多年,曾经在南阳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叫《椰语》,他对郭沫若关于椰壳的说法作了补充,并被接受,后来改写如下,“椰珠,据说椰实之小者也,其壳可旋为数珠,珍逾沉香。”
椰蒂的特点除了稀少外,棕眼少是他的最大优势,第二个优势是厚度,最少也有5mm(这样的椰子取椰壳通常只有3~4mm),厚一些的能轻松取到8mm,甚至10mm+(椰壳望尘莫及)。但是直径由于位置所限,通常只取8mm才能保证其厚度(9mm的都少)。
。
。
如需了解详情,请识别下图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白殿疯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hnrbjj/1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