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副刊邮箱附样文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海南日报》副刊邮箱(附样文)

样文:

九九重阳糕许国华

“九九重阳,登高吃糕”,重阳节吃重阳花糕,是家乡的一大传承习俗。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我家还不富裕,舍不得上街买五色花糕,只能自己动手做重阳糕了。

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五色糕,也许正因为这些别称,母亲做的重阳糕,花色品种繁多,口感松软膨发。做重阳糕,看似简单,实则费时费工。平日里,母亲忙于田间劳作,没有时间蒸糕。可是一到重阳,无论再忙,母亲都要蒸上一笼重阳糕,表达对家中老人的孝心和子女百事俱高的祝愿。

重阳前一天,全家忙开了,有的磨米粉,有的磨赤豆,有的熬豆沙。母亲用温水将适量比例的糯米粉、粳米粉倒入面盆中,拌成均匀的混合粉,反复揉搓摔打成粉团。反复揉搓摔打得越持久越透彻,蒸出来的花糕就越上口,韧性足,有口味。这是做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马虎不得。调和的米粉也有讲究,既不能太干,也不可太湿,半湿半干最好。

重阳节那天,母亲早早地起床,取出蒸笼,先在笼底铺上一块湿纱布,放入一半米粉刮平,然后将熬制的豆沙均匀地撒在上面,接着把剩下的一半米粉放入,待米粉放满后,再用竹片轻轻刮平,擀去上面的多余米粉,最后撒上红枣、芝麻、葡萄干等配料,就可以上灶蒸了。

土灶的柴火旺了,不一会儿,蒸汽氤氲缭绕,缕缕香味弥漫着灶间,重阳糕新鲜出锅了。母亲将刚出笼的重阳糕,放在铺着冷布的桌上,稍待冷却,再撒点冷水,取下笼底的热纱布,把糕切成方方正正的形状,最后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成三角形的小彩旗,插在糕面上。

五彩缤纷的彩旗,承载着安康、福寿、高升的祝福。母亲固执地认为,重阳糕上一定要插一面小彩旗,彩旗猎猎,意味着登高临风,同时插小彩旗也寓意插茱萸。如果少了这面小彩旗,重阳糕的民俗含义就少了许多。据民间习俗,九九重阳因“九”与“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故重阳节敬老,登高插茱萸,以求长寿。又因“糕”与“高”谐音,重阳节不能登高而吃糕,取其“步步升高”“年久寿高”的吉祥寓意。

新出锅的重阳糕,鲜艳可爱,精致小巧,令人垂涎欲滴。刚一出锅,我便嚷着要吃糕。母亲笑了,轻声说:“重阳糕是敬老糕,你先送几块糕给爷爷奶奶吃,然后我们才能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几块重阳糕,送进爷爷奶奶的房间。

送糕回来,母亲将切好的糕片贴在我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吃了重阳糕,步步都升高。”母亲很重视重阳节,她认为老人在这天吃了重阳糕,就能年高体健、安康长寿;孩子吃了重阳糕,就能百事俱高、平安健康。这也是母亲重阳蒸糕的本意,无论多忙,母亲都要蒸重阳糕,图的就是这个吉利。想必天底下的母亲,都有这样的心思,那就是希望长辈年高体健、子女百事俱高。

当一盘盘插着五颜六色小彩旗的重阳糕端上餐桌的时候,我笑了,母亲也笑了。母亲蒸的重阳糕,外形好看,蓬松香甜。咬一口,又酥又软,那香喷喷的味道便弥漫唇齿间。红枣、芝麻等干果特有的香气,混着豆沙的香甜和糯米的软糯,席卷着味蕾,令人回味无穷。

母亲每年都要蒸上几笼重阳糕,除送去爷爷奶奶一份外,母亲也会“端一盘”送给村里长辈和孤寡老人一份,让老人们感受到重阳节的气氛。

重阳节是中国人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的福气。吃着母亲做的重阳糕,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孝心和甜甜的爱意。我从母亲身上,感悟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那种孝与爱的延续,是温暖,是幸福,也是传承。

邮箱:hnrbyfb

sin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hnrbnr/15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