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湖宾馆房间里与李谷一第一次合影
国庆、中秋期间,李谷—、蒋大为等人应海南电视台之邀来海口参加“九0海南、台湾两岛艺术家首次中秋联欢”活动。活动结束后的当晚,恰逢当时在海口娱乐圈最富盛名的望海国际歌舞厅二度开张,于是李谷一、蒋大为等人又被请去助兴。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中秋之夜,无清风也无朗月可赏,报社一行同仁约十来人,在广告部主任刘铁军的安排下来到望海歌舞厅欢度中秋之夜,正赶上李谷一、蒋大为等在此登台献艺。于是总编给了我一个任务:采访李谷一,发在下一期的“明星”版上。
“明星”版是当时《海南特区报》最受读者欢迎的特色版之一,放在醒目的第四版,黑白套红,以追踪明星们的最新近况为主要内容,版式设计新颖而独特。在内地看《海南特区报》时,除第一版要闻版外,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第四版的“明星”版。在海南报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海南日报》的信息量,《海南开发报》的头脑,《海南特区报》的面孔,《海南经济报》的钱袋子。意思是说在海南的众多报纸中,《海南日报》以信息量大信息快而出名,《海南开发报》以思辩性、深刻性而出名,《海南特区报》以新颖而独特的漂亮版面出名,《海南经济报》则以想方设法赚钱而出名。如果说《海南特区报》是以漂亮的面孔而出名的话,那么“明星”版就是这张面孔中最漂亮的部分。
那一晚李谷一、蒋大为等在台上表演时情绪都很高涨,蒋大为还兴致极好地邀夫人张佩君同台共唱《十五的月亮》,赢得满场喝彩;李谷一则应观众要求唱起那首著名的“靡靡之音”《乡恋》。一曲终了,掌声、欢呼声更是频频迭起。
我因有任务在身,无法静下心来欣赏这精彩的演出,心里盘算着该怎样采访李谷一,采访时该问哪些问题。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采访像李谷一这样大名气的名人,心中难免有些紧张。
当李谷一唱完走下台去,我找到歌舞厅的邓经理要他安排一下采访的事,邓经理带我到北京来的这些艺术家们所在的6号包厢门前,让我稍等—会,他进去征求一下李谷一的意见。我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好似漫长的一个世纪,终于等到邓经理出来对我说:“你可以进去了。”
进去见了李谷一后还没来得及提问,就听她说;“想不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会到歌舞厅来唱。”看来在歌舞厅这种场合登台献艺,海南之前李谷一尚未有过。虽说望海歌舞厅设备豪华,气氛优雅且这之前曾不止一次有韦唯、毛阿敏之类全国一流歌星来此献艺,但我想对一个像李谷一这样已有歌唱家美誉的人来说,她是否多少还是有些感到不适呢?
坐定后便问最近一段时间在忙什么,答曰亚运期间总有诸事缠身;又问几经风雨的轻音乐团现状如何,一句“焦头烂额”打发了我的问题。如此一问一答,很是戒备谨慎的样子。我心中有些发慌:问题差不多快问完了,却问不出多少有内容的东西。或许是歌舞厅太噪杂她不想说,或许是太晚了她已没了兴致?总之在我问完最后一个问题依旧未打破一问一答的僵局时我便顾作轻松地说:“都夜里十二点多了,您大概也累了,明天我们约个时间再谈好不好?”李谷一说:“明天一早我们就要飞北京了,下次吧。”遗憾之余只好请她签名留念。
在东方娱乐城演出现场与李谷一第二次合影
次日凌晨风雨依旧。因不甘心昨日采访的一无所获,我想了大半夜的采访提纲及应变措施,准备赶至机场利用飞机起飞前那一段空闲时间进行补救。电话打至机场,问飞机起飞的确切时间,竟答曰飞机因故延期。这可真是天意!我迅速打听到李谷一下榻在东湖宾馆的房号,电话征得同意后,于上午十一点多敲响了李谷一的房门。
进门后我先给自己的紧张找了个台阶:“上中学时我就很喜欢听您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洁白的羽毛奇深情》,一直对您很崇拜,所以昨晚采访您时有些紧张。”李谷一笑着问:“是吗?我会让你感到紧张?其实我是个很随和的人,你用不着紧张。”看来我的这个台阶找得不错,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于是采访便从闲聊开始。
最先聊到的话题是名人生活的双重性。李谷一说:“大众场合之下你不得不谨慎矜持,生怕说多了出毛病,叫人抓了去一传十十传百地搞它个沸沸扬扬,因为你是名人,你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大众的注视。这样戴着面具活着有时真够累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是宁愿呆在自己的天地里尽情说笑,用不着想着对任何人设防。”李谷一一边嚼口香糖—边看电视—边跟我没什么顾忌地聊。以前在电视中见到的李谷一富贵且矜持,如今相对而坐才发现她质朴、亲近且率直的一面。然后她继续说:“艺术舞台本身就是一个热闹的场所,我作为歌唱演员躲不过这份热闹也就算认了,但生活中的我绝对喜欢清静,遗憾的是清静对一般人来说是—种寻常,但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却成了—份奢侈。”
对于有些人把她所唱曲目归为通俗之列,李谷一很不以为然,她坚持认为自己走的是民族唱法之路,“而且我早年的学戏生涯对我日后的歌唱事业有很多裨益。”孪谷—格外强调说。
不知不觉已到了吃饭时间。结束采访前我和李谷一拍了—张合影,帮我们拍照的是她的先生。李谷一还热情地说我很像她《中国青年》杂志杜的一个记者小朋友,让我以后有机会到北京去她家玩。
这次一波三折的采访让我写出了洋洋洒洒三、四千字的独家专访,配上图片足足占去了“明星”版的半个版面。从此,我面对明星不再紧张。
作者简介
巴童,安徽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班结业,十年记者编辑经历,现在高校任教。
本文系作者原创并授权“海南书店故事”首发。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海南书店故事
走进书店,坐拥书城
长按或扫描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白癜风怎么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lyy888.com/hnrbnr/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