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儋州薛宅村党支部带领贫困户全部脱

△点击图片在线申报健康登记表

今天(6月7日),海南日报A08版头条刊发《儋州深度贫困村薛宅村党支部带领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整村出列》新闻,报道薛宅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火车头”冲劲足,兴产业,促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跟小编一起来看详细报道吧~

▲年6月7日海南日报A08版版面图

全文如下↓↓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儋州市木棠镇薛宅村龙头村民小组,看到村口满池塘绿叶衬托红荷花,12间百年火山石老屋保存完好,村里用火山岩石块铺出了7条小巷,还建起了平方米乡村休闲公园以及平方米鸡舍的儋州鸡产业基地。驻村第一书记杜卫红说:“3年前,龙头村贫穷落后,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是一座脏乱差村庄;3年来,村里投入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如今变成一座美丽的乡村公园。”

△图为薛宅村委会龙头村经过整治之后美丽的村容村貌。记者罗鑫摄

龙头村的巨变,是3年来木棠镇薛宅村变化的缩影。薛宅村是儋州市“十三五”规划时期的深度贫困村,下辖9个自然村10个村小组,总人口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近3年来,薛宅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火车头”冲劲足,兴产业,促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

当好“火车头”带村民脱贫

薛宅村成为贫困村,除客观原因外,与村党支部委员年龄偏大也有关系,全村39名党员,平均年龄53岁,35岁以下党员仅7名。“要改变贫困村面貌,党支部要当好‘火车头’,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党建引领。”年4月,组织选派国家税务总局儋州市税务局党建科主任科员杜卫红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选配村里致富能手薛凤驹任村支书,驻村6名工作队队员分别挂任副书记和支部委员;招聘2名外出返乡青年,到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兼任党建联络员;还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优秀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发掘人才,储备6名后备干部;今年培养和发展了6名年轻党员。村党支部当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木棠镇薛宅村“儋州鸡”产业孵化基地里,脱贫户薛茂森在给鸡喂食。记者何万常摄

“村干部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贫困户李小莲是家里唯一劳动力,挑水果在街上以零卖谋生,她想要1辆三轮车,这样装水果能多一些,卖的水果也能多一些,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但苦于无钱购买。杜卫红走访她家时记住她的困难和需求,协调儋州市税务局众筹元买了1辆三轮车送给她,让她家加快脱贫步伐,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李小莲家于年全家脱贫。近3年来,薛宅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预备党员,每人分包1户至2户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分包到人;成立村脱贫攻坚中队,由市直机关选派12名优秀后备干部编入中队,带领贫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

△图为木棠镇薛宅村委会龙头村整洁的村道。记者罗鑫摄

脱贫村民薛早祥家1年前通了自来水:“我终于喝上安全水。”薛宅村党支部争取省市有关帮扶单位投资近千万元铺设管网,9个自然村的村民都喝上安全自来水、放心水。年以来,村里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投入万元硬化村道,泥泞土路变平整的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投入万元整治龙头村的村容村貌,修建污水管网,建设乡村休闲公园,保护性修复百年石墙建筑;投资万元,在薛宅村建设乡村厕所、路灯村牌、污水排水沟、垃圾收集站等,全村面貌大变。

落实好“三保障”政策,年至年,全村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新农合代缴金额50.万元;贫困户子女春秋2季教育补助发放.万元;完成危房改造共户,入住率%。

  

产业除穷根建美丽乡村

发展产业是铲除穷根、巩固脱贫成果的长久之策。薛宅村党支部组建村级直属公司——海南薛宅实业有限公司,整合村集体资金,向脱贫户和村民租赁土地亩,成片发展种植产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聘请专业种植人员管理。脱贫户和村民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参股分红,还有打工的劳务收入。脱贫户薛风文家的6亩地出租给公司,年收取土地租金元,参股分红元,打工收入1元;今年1至5月地租、分红、打工收入共元。薛宅实业有限公司带领脱贫户规模化种黑皮冬瓜、辣椒等,全村户脱贫户参与产业分红,年和年,每年分红17万余元,平均每户分红0元左右。

△图为木棠镇薛宅村委会的农户正在采摘成熟的泡椒。记者黎有科摄

薛宅村党支部还鼓励在外打工青年回乡创业,提供场地、贷款等支持,培养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薛风燕根据村里的资源优势,在一处低洼荒地蓄水养蛋鸭,凭借自己对市场的熟悉,分批次养蛋鸭,一年四季鸭蛋畅销。“去年养蛋鸭多只,纯收入2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薛风燕今年计划创自己的鸭蛋和老鸭品牌,带动村里脱贫户发展蛋鸭养殖业。村支书薛凤驹说,村里有一片多亩的湿地,已规划好发展蛋鸭养殖业。

△图为薛宅村委会龙头村经过整治之后美丽的村容村貌。记者罗鑫摄

整村出列、全部贫困户脱贫之后,薛宅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整治脏乱差,分别从省有关部门获得资金余万元,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村民薛之友说:“晚上全村都明亮。”帮扶单位、省水务厅投资万元,在村里建休闲场所,让村民有了聚会聊天的好去处。组织党员、村“两委”干部、村保洁员和村民清理卫生死角,房前屋后大清扫。今年共招聘22名保洁员打扫村里卫生,保洁员吴岗美说:“以前村民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现在村庄变干净了,村民变文明了。”

来源:海南日报记者刘袭特约记者李珂

编辑:黎明姬审核:陈钟鹏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hnrbys/12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