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部一万亩滨海新区详规出炉宅地36

近日,海南又一个滨海新区详规出炉!即白马井南片区,距儋州市区56公里,是儋州市的滨海门户。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东至藤根村,南至欧亚城,西至滨海大道,北至省道,总用地约合亩,规划确定人口规模约6.12万人。其中,规划城镇住宅用地.55亩,商服用地.6亩,居住商业服务业混合用地.9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亩。其功能定位是:以生态居住、商业娱乐、文体休闲等城市生活型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导的滨海品质生活组团。目前,白马井的房子主要以养老、投资、度假需求性居多,新房挂牌均价在1万元/㎡出头。大家如何看待白马井的发展前景?欢迎在文末下方留言区交流。年5月28日《儋州市滨海新区白马井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概要一、区位及规划范围(一)项目区位规划区位于儋州市白马井南片区,地处儋州市西部沿海区域,滨海新区的北部,紧邻新英湾,北靠天然的深水避风良港——洋浦港和白马井港区,与洋浦经济开发区隔洋浦大桥相望,与海花岛仅仅一水之隔,距省会海口市区公里,距儋州市区56公里,是儋州市的滨海门户。(二)规划范围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以《儋州市总体规划(空间类-)》中确定的滨海新区开发边界为基础,结合规划需求划定,东至藤根村,南至欧亚城,西至滨海大道,北至省道,规划区东西宽3km,南北宽4.11km,总面积.51hm,约合亩。二、现状用地规划区现状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90hm,占总用地的51.4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08hm,村庄建设用地.56hm,特殊用地9.26hm;非建设用地总面积.90hm,占总用地的48.58%。三、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一)功能定位以生态居住、商业娱乐、文体休闲等城市生活型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导的滨海品质生活组团。(二)用地规模规划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hm。(三)人口规模规划确定人口规模约6.12万人。四、规划结构规划构建“一轴、两心、两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一轴”:指的是沿中心大道发展的综合服务发展轴;“两心”:即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和滨海休闲中心;“两带”:即沿中三横路两侧形成的连接滨海区域与规划区东侧田林的蓝绿发展带;沿滨海岸线打造的滨海风光景观带。“五区”:即沿中一横路,中六横路、中心大道和规划路,结合综合现状资源条件,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规划区内由北至南依次为:——规划区北部的滨海人文旅游区;——藤根河区域的滨水生态休闲区;——规划区中部的综合服务核心区;——规划区南部的滨海田园居住区;——规划区东部的生态公园居住区。五、用地布局规划规划通过单元和地块两个层面进行管控,单元层面用地共五大类,用地包括居住用地、核心服务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核心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和其他发展用地。从地块层面划分,居住用地包括一类城镇住宅用地,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和居住商业服务业混合用地;核心服务用地包括机关团体用地、文化用地、教育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排水用地、供电用地、通信用地、环卫用地、消防用地与加油加气站用地;核心道路交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城市干路用地和社会停车场用地;其他发展用地主要包括商业服务业用地、仓储用地、特殊用地等。六、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规划公路:省道(S):往东可通达新洲镇,往南连接白马井互通和高铁白马井站,通过高速互通加强规划区与西线高速的联系,依托高铁站,通过铁路交通快速联系各市县;省道(S):往北连接洋浦经济开发区;城市道路:滨海大道、滨经二路及滨海二道,往南与滨海新区其他组团、排浦镇紧密联系。(二)道路系统规划基于《儋州市总体规划(-)》和《儋州滨海新城空间整合规划》并结合《儋州市滨海新区综合交通规划》主、次干路网搭建城市主要道路骨架。充分考虑白马井南片区与滨海新区其他组团、排浦镇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紧密联系,结合规划用地布局采用以方格网为主体加环路的路网结构。规划区道路系统分为干路系统、支路系统及村道,其中干路系统分为区内主干路和区内次干路,支路系统主要为区内支路。新建滨经二路;往北延伸滨海大道至中九横路;东西延伸中二、四横路,西往区内滨海大道,东至东侧外环次干路;新增4条纵向次干路;打通人民路,并往南延伸至南侧外环支路。梳理优化规划区内部道路作为区内支路,促进交通微循环,形成完善的道路体系。七、建设开发控制(一)开发强度控制规划设定4类开发建设强度分区:非建筑区、低强度区、中强度区和高强度区。非建筑区:主要包括河流水系、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道路广场等。低强度区(0<FAR≤1.0):容积率上限为0.3、0.4、0.5、0.6、0.8等地块,主要为现状已建的一类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公用设施用地。中强度区(1.0<FAR≤2.0):包括容积率上限为1.05、1.2、1.5、1.8、2.0等的地块,主要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旅馆用地、零售商业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和二类城镇住宅商业混合用地。高强度区(2.0<FAR≤4.5):包括容积率上限为2.2、2.5、3.0、4.5等的地块,主要为二类城镇住宅商业商务金融混合用地、商务金融商业混合用地、大部分的二类城镇住宅商业混合用地、综合服务核心区以及安置区内的居住用地,少部分商务金融用地。(二)建筑高度控制规划按4级高度区间进行控制:H≤12米、12米<H≤24米、24米<H≤60米、60米<H≤米。H≤12米:包括建筑高度控制指标为8米、10米和12米的地块,主要分布在排水泵站用地、体育用地、农村宅基地、幼儿园用地、加油加气站用地。12米<H≤24米:包括建筑高度控制指标为15米、18米、20米、24米等的地块。主要分布在社区服务设施用地、文化用地、卫生服务设施用地、部分机关团体用地、中小学用地、社会福利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储备库用地、沿田园生态廊道的零售商业用地、规划区东侧部分的居住用地。24米<H≤60米:包括建筑高度控制指标为25米、30米、36米、45米、50米、60米等的地块。25米高度控制区主要为市场用地;30米主要为规划区北部现状自建房区域;36米、45米和60米高度控制区主要为规划区内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居住用地,部分60米高度控制区分布于中心大道两侧二类城镇住宅商业混合用地和现状工厂用地转型后的商务金融商业混合用地。60米<H≤米:包括建筑高度控制指标为75米、80米、米、米等的地块。75米高度控制区主要为现状沿中心大道的已建的一块居住用地和一块二类城镇住宅商业混合用地,均位于规划区北部;80米高度控制区主要为现状已建的两块二类城镇住宅商业混合用地、一块沿中心大道已建的居住用地、部分商务金融商业混合用地以及沿南侧田园生态廊道的旅馆用地;米高度控制区主要为位于规划区中部中心大道以东的二类城镇住宅商业商务金融混合用地和商务金融商业混合用地,中三横路西段的一块商务金融商业混合用地;米高度控制区主要为规划区中部沿海一线规划的两块制高点地块,分别为商务金融用地和商务金融商业混合用地。图纸:1、现状土地利用分析图2、空间结构规划图3、单元管控用地规划图4、地块管控用地规划图5、道路系统规划图6、开发强度控制规划图7、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图8、建设密度控制规划图9、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图10、综合防灾规划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hnrbys/16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