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教育周刊话题家校合作改出

家庭作业应该由老师还是家长批改?

业内声音——

家校合作改出育人“好作业”

  “家庭作业就应该家长批改”“连家庭作业都不批改,孩子长大会和你一样失败”。近日,江西吉安某小学教师在   家长们也有自己的委屈,上了一天班疲惫地回到家,还要监督孩子完成五花八门的家庭作业,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如同“打仗”一般。

  争论中,家校合作这个话题再次成为焦点。孩子的家庭作业到底应该由谁来批改?如何让家校合作更紧密?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Part

1

家庭作业有时成了家长作业

  吴先生的孩子在海口市一所城区小学上三年级,学校要求家长检查批改孩子的作业,然后签字确认。吴先生说,“七点吃完晚饭后,孩子就开始做作业。他做作业,我们也没闲着,要负责检查,有差错的地方还要辅导孩子重新修改。”

  “有些作业题,我也不太清楚,就要上网或翻书搜索。现在,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虽然不多,但是作业检查修改完,每天晚上都要忙到九点多,让人感觉老师有‘甩锅’之嫌。”吴先生说。

  除了课堂上延伸出来的学科作业,吴先生和妻子有时还要参与孩子个性化作业的制作,“有一次,学校要求孩子回家制作一张主题为年夜饭的小报。孩子一个人不能完成,他妈妈花了好大工夫帮他画了很多画。”

  近年来,在微博、   采访中,许多家长表示,家长应该监督孩子做作业,并检查孩子是否完成作业,但是批改作业是老师的责任,不应该交给家长。

  也有一些家长表示,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业水平,家长应该批改家庭作业。林女士表示,“孩子所在班级共有50多名学生,如果家庭作业全部由老师批改,老师的工作量会很大。家长帮忙批改家庭作业,可以辅导孩子学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李洪山表示,目前,我省一些城区学校仍存在“大班额”问题,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可能会将批改作业的责任下放,希望家长共同分担,因此造成了家校之间矛盾。

  李洪山认为,家庭作业涵盖范围较广,课堂上布置的学科家庭作业,不提倡由家长进行批改,应由家长督促孩子完成;而亲子共读、社会实践等个性化家庭作业,家长积极参与可以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由于‘大班额’问题造成教师批改作业的任务过重,应该坚持小班额教学,减轻教师负担。如果在小班额的前提下,教师不应该将日常批改学科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李洪山说。

  还有专家表示,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由教师批改,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让家长批改。如果出现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说明教师自身也深受作业之困,解困的办法是让作业量回归“适量”,不应布置过多作业。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应追求作业的数量,而应注重作业的质量。

Part

2

家校合作认识误区不少

  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否应该由家长批改,这只是目前家校合作过程中容易引发矛盾的一个问题。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一些家长有牢骚,认为老师将自身责任“甩锅”给家长,而老师们也有自己的委屈: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感觉自己没什么责任了,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三(1)班班主任蔡香表示,如今,很多家长意识到家校合作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家长对家校合作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教育责任就是老师的,家长可以放手不管了。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是重要的陪伴者、引导者。但是,家长也有不能推卸的教育责任。

  家校合作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人士非常   蔡香表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努力让自己的陪伴更有温度,平时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多   儋州小学老师林琳(化名)从不要求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我认为,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家长主要肩负着陪伴、督促、引领的责任。家长们应该常常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督促孩子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习任务,适当进行检查;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Part

3

家校合作如何更有效

  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携手,让家校合作更加紧密高效呢?

  蔡香认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和老师应该是伙伴关系,是同一个战壕里最亲密的伙伴。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双方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应充分信任老师,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老师的威信,让孩子爱老师、敬老师。如果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出现分歧,应该私下好好沟通。平时老师也应尽己所能,善于捕捉孩子在学校的点滴成长,跟家长一起分享,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

  林琳表示,家校合作中,双方一定要明确各自职责所在。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真诚与老师沟通,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协助老师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有专家认为,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应该给予老师一定的“容错机会”。一些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他们绝对不是故意要把孩子教坏的。但是,如今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教师需要承受的压力就很大,一些教师因此有一些畏难情绪,客观上就会造成家校合作的鸿沟。

  李洪山表示,由于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家庭对于教育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学校和老师应该对家长进行积极引导。为了更好地推动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机制应该常态化、制度化、多元化。除了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电话、家长QQ群、   同时,教师和家长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沟通时,双方都要注意沟通技巧。有些老师在学生犯错后,立刻就向家长告状或把家长当成“出气筒”,容易引发家校之间的矛盾。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也不要一味指责老师,尤其是不要在老师面前为孩子的错误找借口,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拒绝与老师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帮助家长改进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本报记者/徐珊珊

编辑/实习生骆凤婷唐玮泽

主编/徐珊珊

搜索:投稿方式?

投稿信箱:

qq.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贵州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lyy888.com/hnrbyx/11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