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朱洪园张文凌孙海华)近日,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者名单发布,海南大学85后教授田新龙入选。田新龙团队致力于突破氢电转换电催化剂稳定性瓶颈。他告诉记者,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和组件大多被国外“卡脖子”,高性能催化剂产品还被国外“禁售”,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氢能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研发出了学界业界公认的稳定的氢燃料电池催化剂。”11月14日上午,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式现代化——青春‘记’行”报道组走进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新龙教授告诉记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实验室里全是年轻人,他们工作服的背后都印着八个大字:科研很苦、坚持很酷!这些年轻人都是这几年从全国各地,或者是国外来到海南大学、加盟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的。“这是年(出生)的正教授,这位是27岁的副教授......”田新龙边走边给记者们介绍团队成员。“我们团队有教师18人,平均年龄只有32.3岁。”他说,“大家汇聚海南,一方面是因为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海南自贸港对于青年人才的友好政策。”年,田新龙作为海南省“领军人才”,被引进到海南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刚来海南第一年,他坦言压力很大,当时团队只有他一个教授和两名硕士研究生。他一边搞科研,一边筹划组建团队,基本上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由于此前的积累,很快他就在《Science》(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论文,这也是海南省首篇《Science》论文。现在,包括学生在内,海南大学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已经有了80多位成员,发表了篇学术论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项目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稳定量产,从而进一步推动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在外的海南青年也开始回乡发展。年,33岁的王俏返乡在琼海农村创业,成立了海南盛大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琼海市大路镇打造建设“世界热带水果之窗项目”。“加强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让科技助力热带水果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王俏说,年,世界热带水果之窗项目入选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从此,项目广泛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组建国家级专家团队服务热带水果产业开发和推广。近年来,该项目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全面合作,挂牌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珍稀果树分库;与海南大学组建世界热带水果开发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同华大基因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海南大学三方构建全球热带水果数据库,开展热带水果基因定向育种。目前,王俏他们已选育出了近40个优新品种,完成国家农业农村部手指柠檬、冰淇淋果、黄晶果、牛奶果等新品种病虫害和绿色防控技术委托工作。此外,还联合科研机构形成了系列技术规范成果,如手指柠檬栽培技术、燕窝果种植技术。同时充分发挥琼海市热带水果产业协会的作用,推广栽培技术标准,服务乡村振兴,加快热带水果产业标准化种植示范推广。在新品种选育方面,王俏的基地已累计从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引进热带新奇特水果近种,其中燕窝果、冰淇淋果、手指柠檬等个品种已试种成功。目前基地示范和试验性种植新品种水果20万余株,累计培育优良新品种苗木万余株。这个集世界新奇特水果引进选育、示范种植、科普观光为一体的项目,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年获评海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年获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盛大热带水果产业小镇等称号,同时获得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还与欧盟中国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王俏也入选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我相信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来到海南。”王俏说。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hnrbyx/1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