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区新垵村:闽南古厝的“海

【家园】厦门海沧区新垵村:闽南古厝的“海

庆寿堂前原本舟楫可达

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地处九龙江出海口,目前已考证为闽南“海丝之路”的起源点之一。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百多座品位高雅、建筑技艺精湛、蕴涵丰厚人文历史的闽南红砖古厝。这些古厝大多是历史上出洋创业者的居住地,现在不少红砖民居的主人或后裔仍然是海外华侨。

旧时,新垵村直接面临大海,舟楫可从海洋到村中自由穿梭往来。新垵村的先辈们因得舟楫之便,纷纷出洋谋生、创业,并有所成就,当时广泛流传着“南洋钱,唐山福”这样一句话。许多创业有成者在海外却很少享受,而是把辛苦赚到的钱带回家乡,并利用与大海相通的河道运来国内外各种优质建材,营建华屋,以至新垵之富、新垵之厝遐迩闻名。

庆寿堂

位于惠佐社的庆寿堂是目前新垵村保存最完好的古厝。庆寿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近年。大厝坐南朝北,占地约平方米。庆寿堂第五代传人邱忠仁告诉我们,这座大厝是先祖邱得魏在越南经商致富后回乡建造的。

庆寿堂第五代传人邱忠仁接受本台记者采访

邱忠仁:“我高祖他本身是漳州人,姓魏,由于那边战乱就跑到我们惠佐这个地方,后来入赘到邱家。当时惠佐这边比较有名望的人叫邱泽排,邱泽排要求跟他一起到海外做生意的话一定要是邱姓的后辈,我的高祖为了到海外谋生就入赘到邱家,他很有家族的情怀,特意在他的名字里面保留了一个‘魏’,名字叫‘邱得魏’,就是邱家得到了姓魏的男丁。”

燕尾脊上安放龙首以示地位

庆寿堂也叫作“邱得魏龙首大厝”,主厝为双曲燕尾脊,燕尾脊上安置有8个龙首。邱忠仁告诉我们,一般普通民宅上不会安放龙首,邱得魏因捐得二品资政大夫,所以才在燕尾脊上装龙首,昭显着主人的地位。

精美绝伦的墙面装饰

据说鳌鱼能吞火舌,摆在脊上或梁间可制火灾

彩绘

庆寿堂是新垵红砖厝中的佼佼者,堪称“皇宫式”红砖古厝。即便只是站在门外,也已被墙面那些精美绝伦的装饰所震撼,剪贴、泥塑、交趾陶、彩绘等精湛工艺令人目不暇接。

反映海路盛况的彩绘图

记者:“听众朋友,我是记者亚慧,亚慧现在是到了庆寿堂的大门口,抬头会看到左、右上角各有一幅很完整的彩绘图,左上角这幅我感觉比较洋气,上面有冒着烟的西方洋轮。”

邱忠仁:“对,蒸汽轮船。”

记者:“彩绘上面你们居民楼就在海边。”

邱忠仁:“以前惠佐这边靠山望海,以前这边进出都是可乘舟楫,包括我们房子这边左边设置了7个厨房,厨房用水直接排到溪里面,溪里面直接带到大海里面。整体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优越的。以前这个宅子望得见的就是海,海带来了海上贸易,海上文化的衍生,包括海丝之路整体到东南亚的连线,这是这个宅子里面有一些可以深度挖掘出来的文化。”

南音彩绘

记者:“右上角这幅彩绘是弹琵琶的南音。”

邱忠仁:“算是中国最古老的活化石,上面体现总共有四种乐器,它是完整的南音的群奏图,专家对这很好的肯定,以前居住在这儿的人不是像现在我们说的土豪,其实还是非常注重文化的修养,内心情操的陶冶。”

记者:“庆寿堂的彩绘内容很真实反映先人在这边的生活状况。”

榉头间

庆寿堂主厝为典型的五间张双落大厝,具备下落、顶落及左右榉头合围成天井的布局,称“五间张榉头止”。

记者:“现在我们是来到了庆寿堂的榉头间,就是类似左右厢房的地方,这上面的雕刻非常精美。”

邱忠仁:“这个是潮州木雕,属于中国四大木雕工艺之一。这个门叫木隔扇,上空下实。这些木隔扇上面都是花瓶,宝瓶,寓意着保平安。”

记者:“这边的厢房其实就是8个花瓶,每个木雕差不多快到一米,造型都不一样,每个花瓶左右都有一只蝙蝠,象征平安福气。左右榉头间不一样的木雕。”

题有诗句的木雕

邱忠仁:“那边那个木隔扇上面是有8个不同形状的宝瓶,上面是8种不同的字体,题了8条不同的诗句。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实这些图案存在的意义一个在于宝瓶,保平安的意思;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以前在新垵很多男丁都是到海外务工,留下来都是一些妇女和孩子,她不懂得书写和绘画,就可以结合这些图画这些文字去给孩子讲故事,去教育她的下一辈,闽南古民居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的载体。”

栩栩如生的人物石雕

精细木雕

荔枝木落地罩

庆寿堂里各种雕刻艺术门类齐全,石雕、木雕、砖雕都很讲究,其中木雕尤为精彩。来到庆寿堂后厅,只见一架高大的荔枝木落地罩代替屏门立在寿梁下,以百鸟为主题,透雕成的人物、果瓜、小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加上漆金以后,尤为华贵。

落地罩上的麒麟雕刻

邱忠仁:“我们宅子有设置一个宗祠的部分,它跟我们后人生活的区域还是要有一定的区隔,所以我们通过落地罩作一个区隔。”

记者:“落地罩上面有麒麟,有大麒麟,小麒麟,大麒麟的左蹄抚摸一只小麒麟,这是莲花,那是葡萄。”

落地罩以百鸟为主题

邱忠仁:“大体是以一个葡萄架为主体,上面栖息着很多鸟,因为葡萄有多子的寓意在里头。”

记者:“人丁兴旺。我现在这样仰视,真的觉得这一串串葡萄像真的一样,一粒粒非常逼真,垂下来,在最下面的部分,太美了!这是石榴,也是多子的意思。这上面没办法数清楚到底有多少雕刻的东西,太精美,太精细了。”

历经一百多年仍色彩艳丽的雁字砖

庆寿堂里所有的铺地石块,都来自南洋。和地面铺的闽南大红砖不同,庆寿堂的墙上贴的是“雁字砖”,雁字砖因为烧制时自然形成的黑色斜纹砖面,经泥水匠师巧妙排列,呈现出黑色雁阵图形,故而得名。上等“雁字砖”如同上了釉一般,经凭风雨洗涤,经久不褪,反而越发艳丽,色如胭脂,故又称“胭脂砖”。“雁字砖”与古罗马、古波斯传统建筑用的红砖规格十分相似,可以说是欧洲文化在闽南古民居文化中的融汇。

雁字砖黑色斜纹如雁阵排列

邱忠仁:“雁字砖,我们认为它是东方和西方文化交融产生的一个装饰元素,古波斯和古罗马当时有用到这种雁字砖,我们当时这边很多人到南洋去务工或者去发展事业,看到红色雁字砖,因为我们闽南盛产红土,他们就学他们的烧制技术,就把它引回来,放到闽南的建筑用材上面,这个实际上是用我们本土的红土,用松枝去烧制,就会呈现红色的色泽。”

记者:“一百多年了,还非常鲜艳。”

狮座除了柱接梁的功能外,也有镇宅庙的作用

除了庆寿堂,新垵村留存着大量高质量红砖古民居,如厦门万记行主人邱明昶故居、南洋永裕行邱永裕故居、盐米大王邱新样故居、祥露庄银安故居、航海家邱忠波故居等。邱忠仁认为,这些古民居不仅是闽南建筑艺术的遗存,更是一段华侨史、一段内涵深厚的历史文脉,是许多在海外的新垵人后裔的根之所在,需要后人精心维护与传承。

邱忠仁向后辈介绍庆寿堂

邱忠仁:“我们希望把这边开放成一个教育基地,孩子们来这边,第一可以近距离接触红砖古民居;第二,通过我们的讲解和引导让他们清楚红砖古民居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发生的将来,让他们一起来参与古民居的保护;再一个,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孩子和一些社会青年的参与,能为红砖古居的激活探索出一条路子来。”

(东南广播公司记者黄月慧/文林腾巍、赵建军/图 郑韶风/编辑)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成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lyy888.com/hnrbyx/2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