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志炳说的鱼是当地特色的大刺鳅

家人都希望他报考金融、计算机这些热门专业,但最终拗不过执着的符志炳

大学毕业回乡当农民的符志炳出了名,他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但符志炳却充耳不闻,一心要养自己的大刺鳅

-->■ 本报记者 张婷 洪宝光

“当时压力非常大”但谢镇登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农村的舞台一样能让自己发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5年初,经过3年悉心管理,他种植的全程使用有机肥、不施农药的莲雾开始上市提前做过市场调研后,谢镇登开始通过微信进行销售,逐步尝试互联网+的特产销售模式,以打破长期依赖收购商的局面没想到这一招效果很好他的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并且平时收购商收购莲雾7元/斤,他在网上可以卖到15至20元/斤短短的半个月时间,6亩莲雾全部采摘完,销售额超过海南日报数字电子版16万元,除去各种成本后,净赚了10万元

从前笑话他的村民,开始向谢镇登虚心请教,他也倾囊相授现在,谢镇登可以骄傲地说:“回农村创业不见得比大城市差!”

大刺鳅的养殖需要活水,牙阜地区水资源丰富,常年有泉水从山上流下,他就引入山泉水,采取流水来养殖,模拟天然小溪的生活环境没有大刺鳅鱼苗,他就依着大刺鳅的生活习性每天深夜到附近的小溪去捕大刺鳅,先后将300多条大刺鳅投入自己的活水养殖池

这一举动,不仅气坏了父母,也招来了同村村民的嘲笑,好不容易出了一名大学生,不到大城市打拼,又跑回小山村里来务农,书不是白读了吗?

“其实家乡特产品质很好,卖不上价格主要是渠道问题,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东西好、好在哪互联网就是一个可利海南日报电话用的工具要想卖出好价钱,唯有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谢镇登说2011年,从吉林师范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后,谢镇登回到家乡定安县黄竹镇南保村创业,开办农业庄园

半斤左右的一条大刺鳅市场价是90元/斤,且供不应求有人提出高价购买他的鱼符志炳却不同意,好不容易开始的创业可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了长远发展爱鱼如命的他决定先扩大养殖,等成了规模,再考虑销售问题

同样选择回乡创业的,还有来自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营盘村委会牙阜村的小伙符志炳

他把鱼儿们当孩子似的呵护,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天天守着池子,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研究对大刺鳅进行人工繁殖,功夫不有心人,他成功了

“我是为这鱼去上大学的”在牙阜村见到符志炳时,他直接了当地告诉记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者符志炳说的鱼是当地特色的大刺鳅因为肉质鲜嫩,口感极佳,海南民间也流传着吃鱼要吃大刺鳅(海南话叫“嘎溜堆”)的俗语

海口市创业就业协会副会长,省创业导师团成员之一的曹同军在考察了大刺鳅养殖项目后也表示,大刺鳅养殖非常有特色,市场前景非常好,好好发展不但可以让消费者一饱口福,对创业者而言收益也将非常可观

(本报海口3月20日讯)-->

深爱大山、从小吃着大刺鳅长大的符志炳,在2010年高考后报考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水产专业


白癜风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
白癜风患者吃药多长时间见疗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lyy888.com/hnrbyx/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