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养殖病害频发,出现爆发性死亡,看

扬州高邮市是我国罗氏沼虾养殖的主产区,今年6月初,高邮市的甘垛镇和三垛镇罗氏沼虾养殖病害频发,出现爆发性死亡,该现象在多年的罗氏沼虾养殖生产中尚属首次。

年6月15日,扬州大学张晓君教授带领病害团队成员赴扬州高邮市进行罗氏沼虾病害调研,调研的20余个养殖户的余口池塘均爆发疾病,发病率约40%。发病个体主要表现为:虾体微红,肝胰腺和鳃组织发红,头胸甲额剑处出现白点。

调研发现,甘垛镇和三垛镇罗氏沼虾养殖密度为5-10万尾/亩,平均密度为8万尾/亩。养殖户反应,20亩的池塘每天可见死亡量为10余斤,塘底还有大量死亡的沉底虾,数量难以估计。罗氏沼虾发病之后,养殖户及时使用了碘制剂、氯制剂、中草药、保肝护胆产品等药品,均无缓解效果。调研发现,发生病害的养殖池塘罗氏沼虾苗种并非来源于同一育苗场,而是来自江苏、浙江等多个育苗场。高邮市三垛镇的陈维忠养殖户介绍,罗氏沼虾从大棚养殖期(3月24日)即开始死亡,体长约3cm,池塘水温约25℃,死亡量可达1/4-1/3左右。期间使用药饵处理,处理方法为第一天喂药饵两次、第二天正常投喂、间隔一天后反复,重复5次之后,死亡量减少。罗氏沼虾从大棚移植到露天池塘养殖后(即4月28日后),虾死亡量减少,届时池塘温度约20℃,从6月份开始,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再次出现爆发性死亡,再次使用药饵后无任何缓解作用。陈维忠反映,前几年养殖过程中曾发生滴星病,当时使用氟苯尼考和保肝护胆药物,病情缓解,今年罗氏沼虾爆发性死亡的情况下使用氟苯尼考和保肝护胆药物无任何效果。

病害团队将病虾拿回实验室进行病毒和细菌的检测,结果发现:高邮市甘垛镇发病罗氏沼虾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和虹彩病毒和大量优势生长的神户肠杆菌。

高邮市三垛镇发病罗氏沼虾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大量和优势生长的嗜水气单胞菌。

针对本次病害调研结果,建议罗氏沼虾病害防治应秉持“防控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注重七分防、两分养和一分医,建议养殖户在病害发生前以注重防控,及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bbfz/15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