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海南岛隶属于朝廷直接管辖。宋朝熙宁六年(年),设琼管安抚司统辖全岛。明代资料记载,位置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属于当时的朝廷流放地。明朝嘉靖年间,海南岛黎族频繁暴动;朝廷调广西苗兵至此落籍。后来,很多苗人前来投亲靠友,为谋生迁至海南。海南苗族大多居住在深山茅草屋,以游猎为主。五十年代中期,中科院语言专家到海南岛考察;专家们研究认定,海南苗族的文化习俗等与山子瑶(广西省)、蓝靛瑶(云南省)总体相似;确定海南苗族源于瑶族。宋朝年间,有多位客籍人到海南岛为官。南宋、明朝年间,客家人逐渐由吉安、宁化等地来琼生活。清朝时期、民国初期,大批客家人自梅州、东南亚等地到琼定居。三十年代初,内陆军阀混战,大批客家殷富商贾纷纷来到海南岛,投资经营矿产业、橡胶业等。此时的海南岛,实业家创建了海南客家人的那大梅兴街、松涛爪哇街。资料记载,最早的海南岛居民是渡海迁徙至此的黎族人。海南黎族分为侾黎、本地黎等。本地黎并不是在海南土生土长;他们至今支系完整,与其他黎族语言不通。海南岛的岛礁逾六百座,有汉族和黎、苗等三十多个民族在此生活。年(明朝洪武三年),设置琼州府,隶属于广东;下辖崖州、万州、儋州(三州十三县)。清沿明制。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崖州升为直隶州,受广东省、琼州府双重管辖。民国时期,海南岛是隶属于广东省的琼崖行政区。海南岛老照片,年。摄影:萨克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bbzz/1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