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
海南日报刊发洋浦专版
“洋浦新视界”
聚焦洋浦航运产业发展及自贸港建设情况
7月21日《海南日报》A09版面洋浦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航运产业发展乘势而上踏浪远航
■本报记者林书喜特约记者郝少波
通讯员郑巍
7月28日,“天隆河”货轮装上从缅甸仰光运输到洋浦小铲滩码头的外贸重箱,开往天津,标志着从东盟进口货物经洋浦中转分拨至天津的内外贸同船运输通道正式开通。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洋浦航运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接连迎来两艘船舶注册,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保税油加注顺利推进,洋浦与中远海运能源投资协议签订落地……
洋浦交通运输与海洋局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20日至26日,国投洋浦港和小铲滩码头共完成了个集装箱的作业量,日均作业量达个,而开通内外贸同船运输航线之前,两个港口的集装箱日均作业量仅余个。
精准服务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7月30日下午,在洋浦经济开发区航运产业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洋浦航运办)里,一块挂在墙上的小白板列着表格,详细记录着项目名称、进展情况、下步计划、跟进人等信息。海南日报记者数了数,上面共记有12个项目,在进展情况一栏,分别写着合作协议签订、跟进中、7月24日完成工商注册等内容。
洋浦航运办成立于今年5月,由管委会港航首席运营官王坚敏分管,下设主任、主管,洋浦交通运输与海洋局副局长邵晋宁兼航运办主任,从负责人到员工仅有5人。
7月28日,在洋浦大厦11楼会议室,洋浦航运办正在进行这天中的第三场企业洽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洋浦航运办每位工作人员至少同步跟进3个以上的项目,无论是悬挂在办公室的项目清单白板,随处可见的记事便利贴,还是随时响起的电话,都在默默地记录着他们“一天当三天用”的忙碌工作情景。
航运办人少,事情却不少:推进国际船舶登记注册、船舶融资租赁、保税油加注、航交所设立、启运港退税工作和完成工委管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等等。要完成这一系列工作任务并且要取得成效,不但需要频繁地出差、接待和项目跟进,更需要每个人爱岗敬业、协同作战,时刻弘扬“快准实好”工作作风。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企业打交道,问项目的进展情况、企业诉求,反馈之后,我们会去找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洋浦航运办主管周思佳说。
为了掌握好航运产业政策,航运办的人时刻保持学习。“像有些企业提出的概念,可能我们一时不了解,这需要花时间去学习了解。”洋浦航运办主管陈国兴说,因为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前不久他们成功争取了一家船舶融资租赁公司过来洋浦考察,在跟航运办座谈后,该公司表达了在洋浦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意向。
积极谋划建立更加开放的航运制度
《总体方案》提出,“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船舶登记。”
6月1日,在《总体方案》正式公布的同一天,海南自贸港的“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在洋浦率先落地。“中远海运兴旺”轮成为首艘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货轮,这次注册成为海南自贸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落地的历史性标志。
6月12日,“中远海运兴旺”轮在大连交付使用。一个月后的7月15日,“中远海运兴旺”轮的姐妹船“中远海运鹏程”轮交付使用,成为第二艘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货轮。
7月3日,中远海运能源公司在洋浦保税港区投资注册设立海南中远海运能源运输有限公司,将新造船和条件成熟的营运船注入新公司,意味着未来将不断有新的船舶以“中国洋浦港”为家。
“船籍港政策在洋浦落地这么快,这与洋浦工委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布局,积极争取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密不可分。”洋浦航运办主任邵晋宁说,同时,海关、海事、税务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研究探索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积极推动政策加快在洋浦落地。
据介绍,今年洋浦还将加大力度引进中远海运等船队到洋浦注册,年内争取20艘船舶注册“中国洋浦港”,新增万承重吨。
加密航线推动更多航运要素加速集聚
年底前,洋浦内外贸航线只有22条,而截至今年7月30日,内外贸航线已增加到31条,其中,外贸14条,内贸17条。今年下半年计划开通洋浦至上海,洋浦至钦州,洋浦至连云港等地的内外贸同船运输航线,还将视情况争取开辟一条洲际航线。洋浦通过不断加密内外贸航线,加快航运要素集聚、为打造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夯实基础。
内外贸同船运输航线的增加得益于保税油加注政策带来的叠加影响。《总体方案》明确,“对以洋浦港作为中转港从事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允许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保税油;对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本地生产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天隆河”货轮为例,该轮跑一趟锦州至洋浦航线,可加注吨保税油,仅此一项可节省成本近60万元,这是实打实的优惠政策。
“在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之前,洋浦港口的集装箱作业量一天仅余个,随着内外贸同船运输航线的增加,到上周,洋浦港口的集装箱作业量一天超过了个,涨幅超过一倍之多。”邵晋宁说,截至目前,今年洋浦港口的集装箱作业量已超过45.6万个。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内外贸航线进一步加密,今年洋浦万个集装箱作业量目标任务有望完成。
洋浦管委会港航首席运营官王坚敏表示,洋浦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吸引资源落户到洋浦来,随着今后国家关于自贸港政策实施细则的出台,相信在今明两年内,洋浦港航产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会有质的飞跃。
洋浦听取开发区条例修改意见
为建设自贸港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法治保障
本报洋浦7月30日电(记者林书喜特约记者郝少波通讯员符智)7月28日,洋浦经济开发区召开《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经济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开发区条例)专题汇报会,听取开发区条例修改的意见。会上,洋浦工委管委会负责人就开发区条例修改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洋浦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汇报开发区条例修改情况。
会议指出,要继续深化完善修改工作。相关部门要把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吸纳到开发区条例修改中去。要学深学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有法有据起草修改开发区条例。
洋浦工委书记周军平表示,要把握好开发区条例修改定位,为洋浦建设海南自贸港先行区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以及打造“通道、平台、基地”三篇文章提供法治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特别是发展中的问题,集中梳理,从法律方面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闯、大胆试,使开发区条例修改起到授权改革的作用。贯彻自贸港建设这个主题,把自贸港政策实施具体化。凡是突破性的条款,相关部门要与省相关厅局加强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环新英湾产城融合发展、绿色园区等重点内容需在开发区条例中体现出来。积极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组成工作专班,集中力量,争取早日完成开发区条例修改工作。
海南自贸港油气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洋浦召开
本报洋浦7月30日电(记者林书喜特约记者郝少波通讯员张梦)7月29日,海南自贸港油气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召开。研讨会上,16家南海油气产业研究与勘探开发相关单位一同交流探讨南海油气开发的未来与方向。
会上,洋浦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简要介绍洋浦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规划,阐释海南发展油气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洋浦作为海南省参与南海油气开发的重要基地,这些年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得到较好发展,希望与会专家就洋浦如何参与海南海洋油气产业提出建议,推动海南海洋油气产业实现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与会专家学者就海洋油气地震勘探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交流,就海南自贸港油气产业发展现状、资源潜力、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等领域展开讨论,探索南海油气开发新思路。
法国电力集团到洋浦考察
本报讯(记者林书喜特约记者郝少波通讯员王泽雨)近日,法国电力集团中国区执行副总裁罗兰一行到洋浦考察,拟在电力输配、公共事业、智慧城市等方面与洋浦寻求合作。
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法国电力集团在发、输、配电业务上具备先进经验,洋浦将为企业在当地发展提供支持。
罗兰表示,法国电力集团在海南已有3年的发展经验,今后也将继续在海南拓宽发展相关业务。自贸港建设相关政策对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法国电力同样能为洋浦带来先进成熟的经验与技术。希望法国电力能够参与到洋浦大发展的热潮当中,在电力输配、公共事业、智慧城市等优势项目上与洋浦寻求更多合作。
洋浦国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洋浦产业规划、城市建设、经济指标、政策措施等内容。中海油气电集团洋浦电厂负责人介绍了企业基本信息与发展情况,与会双方就洋浦电力发展规划、热能管网建设、天然气供应等内容展开交流讨论。
洋浦大桥:
华灯璀璨增“颜值”
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经过亮化改造后的洋浦大桥夜景美不胜收。近期,洋浦大桥进行亮化改造,大大提升了洋浦园区的“颜值”。本报记者陈元才摄洋浦今年内计划创建10个“无毒社区”
本报洋浦7月30日电(记者林书喜特约记者郝少波通讯员邓晓龙)海南日报记者7月30日从洋浦了解到,自打响禁毒三年大会战以来,洋浦创建以漾月村为代表的多个“无毒村”,持续推进27个“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洋浦已完成颜村、咸塘、共鸣社区等17个“无毒社区”创建,预计今年内完成余下10个“无毒社区”创建。
共鸣社区是洋浦今年创建的“无毒社区”,近日,记者走进社区,看到社区张贴各种禁毒宣传海报,悬挂禁毒宣传标语。洋浦政法委、禁毒专管员、网格员正挨家挨户宣传禁毒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共鸣社区党支部书记符文昌介绍,该社区从年开始,将远离毒品写入居民公约,同时创建了以党员和志愿者为主的禁毒宣传队伍,扎实推进“无毒社区”创建,助力洋浦打赢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
洋浦政法委工作人员符智表示,截至目前,洋浦27个“无毒社区”已创建17个,剩余10个“无毒社区”预计今年全部完成创建。下一步,洋浦将对未完成的高山社区等进行禁毒宣传,营造良好禁毒氛围。
洋浦高新技术产业园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户园区
“智”造新高地孕育新动能
■本报记者林书喜
特约记者郝少波通讯员符润彩
7月30日上午,海南日报记者在位于洋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中大检测海南智能产业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施工用的塔吊已完成安装,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作业,工人正进行地基承重柱施工。
据了解,作为洋浦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之一的该项目,在完成前期的土地清表、地基勘探、方案设计等工序后,目前已进入土方施工阶段,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
“未来,我们将利用洋浦的项目把企业积极打造成为检测监测大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商、智慧产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高精度智能传感器供应商。”项目负责人陈小林告诉记者。
“目前,项目已进正负零以上施工阶段,8月中旬可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项目建设单位——海南恒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刘志彬说,为确保项目在今年12月底交付使用,该公司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项目建设。比如采取科学管理模式,对施工人员及设备进行统筹安排,优化管理,同时通过加班加点、增加人力和机械设备的投入,全力抢抓施工进度。
中大检测海南智能产业生产基地项目是湖南中大集团推进的重大战略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20亩,投资2亿元,建设办公楼、厂房等,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据介绍,湖南中大集团将利用已有的检验检测行业竞争优势,开展自主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检验检测模式创新解决方案,以及智能检测设备、传感器和芯片的研发,为多个领域的建设工程检测与监测业务服务。建立智慧港航、人工智能、传感器、AI芯片、检测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研发分院。同时,该集团将建设年产30万台(套)智能产品生产线。产品将会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工程监测、智慧交通、智慧港航等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将为洋浦的检测监测、智能产业以及智慧港航等产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集团十分看好洋浦未来的发展,因此将把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专利产品等科技成果在洋浦基地转化成为生产力。”陈小林说。
洋浦高新技术产业园占地24.4平方公里,为在此培育先进制造业,洋浦紧紧围绕维修再制造业、海工产业、氢能产业、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军民融合产业等开展招商引资。目前,除了中大检测生产基地项目外,还有中天智控年产套航空装备产业项目、数字鹰年产台无人机制造项目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陕西理工机电1万吨/年无尘纸项目、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项目、三生万物人工智能年产台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睛采智能AI技术研发及应用基地项目等相继落户该园区,为洋浦培育新动能,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报洋浦7月30日电)
来源:海南日报
监制:武迪
视觉审校:陈开任郑天龙
审校:陈艳妹郑巍
视觉:郑巍马颖(实习)
原标题:《海南日报《洋浦新视界》
乘势而上踏浪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