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什么堵点某些基层职能的设置不就是为了添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q4vbivu.html
作者:六邦云这回要来真的了?本月15日,省领导一个“灵魂之问”的讲话被央媒曝出后,在海南本地热度迅速上升,被疯狂刷屏大量传播,连续几天炸了锅一样。沸沸扬扬的网络评论中,同感、共鸣、乃至赞扬之声不绝于耳。为什么过去几年,有的市县没有一个产业项目落地,没有一个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各市县在产业上有一些小规模的“盆景”,但为什么没有形成“森林”和“风景”?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有关部门专门建立了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但各市县申报的项目却不多?在营商环境方面,有的市县新官不理旧账,之前招商的投资项目换了领导就不算数了,为什么以前对投资商说可以,现在又说不可以?……——这是一次罕见的实话实说,且是在一个面向全省干部的动员大会上,出自主要领导之口,更加非同寻常。习惯了长年累月颂扬式报道的本地媒体,对讲话做了谨慎“摘要”,发表时刻意省略了上述段落。倒是央媒不太讲面子,把讲话的核心内容全都亮出来了。“自曝家丑”有难度,可想而知,可贵的是主政者还在坚持迎难而上。这次“灵魂之问”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行动在全省上下迅速展开。从新闻报道看,不少部门立即响应,尤其是省直机构,马上开始“查、破、促”,接二连三动起来了。而市场和民间的普遍反应,则是期待+观望——优化营商环境已经呼唤了近两年,这回是要动真格了吗?眼看大领导心急如焚、义正词严,人们在点赞的同时也为他捏一把汗。下决心“查、破、促”是必须的,但真要见实效、见成果并不那么容易。但愿别又一阵风刮过,完了还是老样,连鸡毛都见不到几根。这两年,不少人都被日复一日、连篇累牍的“重磅”消息擂得晕头转向,多少有些麻木,不再那么当真了。况且,市场主体们少有机会直面大领导,经常要面对的是基层部门和一线办事人员。总体上,省内各级各部门对建设海南自贸港是上热下冷,温度逐级递减,到了基层一线,真当回事的所剩无几了。这才是“灵魂之问”的现实由来。基层一线要大转变还得有个过程吧?那是要脱胎换骨的大动作,肯定更艰难、更不会心甘情愿。如何对症下药,立竿见影?如何激发基层想干事、会干事的内生动力?问题十分严峻,不是动员一下就能解决的。必须立下铁定的目标——让各类市场主体切身体会到一个如鱼得水、宾至如归的感受,进而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谁能做到就让谁做,不想做、不会做、做不到的,请尽快腾出位置吧。领导一着急,下面就“呵呵”有个填补周边城区空白的较大商业综合体项目,千辛万苦折腾好多年,总算进入了收尾阶段。但办理各种手续时犯了难,登记、备案、资格审核……涉及多个部门,有些以前做过的又要重复,每条线都有堵点,每个环节都拖着不办。也不说什么原因什么理由,反正就是没下文,还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一位年闯海的老友,后来移居上海了,但对海南一直旧情绵绵。在这边的项目虽然不大,也不愿撤离。他到某执法部门下属机构办理普通业务,网上预约没用,还得去现场排队,一整天也没排上,第二天再去,人还是那么多,再排不上,下面是周末和节假日连休,就得一直拖下去。一个陌生人过来悄悄说:拿元,不用排了马上到你办,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懂吗?朋友用手机录了音,听来听去,想不通海南怎么成了这样。前面说的那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可能拖一段时间后也会上演类似的“插曲”,冒出个中间人来“帮忙”,要价还未可知,肯定不是几百元就能办成的了。要说海南特色的话,“灰色”也是主色调之一。简单、正常的公务,正门正路不好走,非要托个黄牛,走灰色地带,拐弯抹角、旁门左道才能办下来。这其中,额外的付出必不可少。难道这就是我们倡导的现代服务业?海南进入自贸港时代已满周年,但基层组织架构大都还是以前的。相对于人口和经济规模,公务员队伍的比例相当庞大、越来越大。由于经济欠发达就业渠道少,干部在基层的优越性和优越感也十分突出,再小的官员也一副腰缠万贯的样子,上下都要穿名牌,开车最好BBA。虽然这些未必是靠发展经济、造福一方得来的,但也无所谓。干吗要改变?不变才好。堵点?有什么好查的?如果不弄些堵点,这些机构和人员本身不就成了摆设?有堵点才需要疏通,疏通就需要时间和成本,不疏通就让它堵着呗。着急了?呵呵……那就看看笑话。谁还不是一样忙,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有时连开会的人都凑不够。每个会都布置不同的重要任务,精力太分散,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重点。宏图大略那么多,也不知具体先迈哪一步。不如你做你的大谋略,我打我的小算盘,各行其是,互不相干。新的利好出台,老百姓、吃瓜群众在欢呼,该执行的人却无动于衷。看都没看明白,执行什么?就像中国足球,热血沸腾的永远是球迷和观众,该冲锋陷阵的队员上了场还在昏睡中。只不过,但凡发现有一己之利的空间时,不管违不违规犯不犯法,都要千方百计拿下,一般不会耽误。管他什么大局意识!谁也别假精,该谁考虑谁考虑吧。底层设计更不可或缺也是这几天,纪检监察部门有关海南一把手违法犯罪比例高达84%的通报,难免又引起轰动,确实骇人听闻。但不得不说,基层的问题更多,对自贸港发展的阻力也更大。摩天大楼是要从地基开始建的,不可能直接从上往下盖。大量的顶层设计完成后,如何落地成为关键。顶层内容太多,底层虚空纤弱,头重脚轻,别说长远不牢靠,就是眼前也撑不起来。从这个意义上看,底层设计更迫切、更不可或缺。世人瞩目的《海南自贸港法》已获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国家为一个省单独立法,这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事,但在海南本地中基层并未引来多大喝彩声。显而易见的是,整个基层架构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还没找到感觉,精神面貌远未达到应有的状态。对于这次查堵点、破难题,他们可能还觉得莫名奇妙。实际上,他们一直在做的就是设难题、造堵点,至少有意无意在这么做。那么堵和疏,其实是同样机构、人员的职能转变。但这个转变太大,完全反过来了,一下子很难做到。需要从观念到技能尽快展开培训,其他的会少开几个也罢。在大厅和窗口化服务的时代,这长长的走廊让人望而却步(六邦客图)这些年,中央对地方的各项监督已很到位,布置过的任务都会盯住不放,很多都要考核过关。自贸港对各部门、各市县的任务监督,也该有样学样,层层压实,在跟踪机制、问责机制、奖罚机制、升降机制、宣传机制上都做出必要的调整。否则再过几年还是没有作为没有项目,又能将他如何?当前海南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确实不少,查到哪儿堵了?破了什么难题?希望媒体都能公开,强监督之下观实效。如果不能变堵为疏,一定还要保留这么多机构设置吗?围绕一流营商环境的新要求,对基层的组织结构、软硬件系统,都需要更新和健全。凡是能采用政务系统在线服务的,就别再用人工重复劳动。现在的系统常被吐槽,好不好用还要看运气。只要找到更合适的提供商,优化它们并不难。刚刚闭幕的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再次敲定了推进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尽管转载的人不太多,看样子还没让大家兴奋起来。但笔者看完还是有所感触——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谈何质量,没有项目更算不上高质量发展。这回下决心、动真格当然好,开弓没有回头箭,但要虎头蛇尾,到头来还是没戏。“查、破、促”的成效如何,自卖自夸的统统不算数。“灵魂之问”中已经明确了,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至于谁是人民,范围也得明确一些,大中小企业代表为主,敢于批评挑刺、善于建言献策的优先,而不是专挑说好话的。放眼看,全国各地都在角逐“高质量发展”,紧锣密鼓,生怕错过。如果这么多得天独厚的重大利好还抓不住,那留给海南的机会真的不多了。(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漫画选自网络,作者可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hnrbls/17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