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三江湿地公园(效果图)
日前,海口市三江湿地公园概念规划编制方案出炉。该方案提出“退堤还海”理念,在生态修复基础上,适度保留场地文化记忆,布局生态旅游项目,以项目促进分区生态修复和景观环境建设,将三江湿地公园建成国家级红树林湿地公园和全岛首位生态旅游目的地,整体形成“海上田园”的形象目标。下一步,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将在优胜方案基础上,结合其他两家设计公司方案的长处和专家的意见进行深化完善,编制成三江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向社会公示。
生态友好策略:恢复红树林湿地多样生态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海口三江农场的优势。记者李幸璜 摄
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的方案提出“退堤还海”理念。专家们认为该方案在充分解读上位规划基础上,分析区域条件,从生态保护和修复、适度开发利用为出发点,提出的通过外围开发实现红树林核心保护原则,打造特色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对总体定位把握较为准确。
该方案提出生态友好策略。
保护现状红树林资源。引导游憩活动向湿地公园转移,降低对自然保护区干扰;养殖塘减量与改造,降低退水负面影响;成为农业生产区与红树林保护区之间的缓冲地带,降低农业退水的负面影响。
恢复红树林湿地多样生态。改造防潮堤,引入恢复潮汐环境;改造现状地形,形成富于变化的地形条件;引种红树,加快资源恢复。三江湿地公园所处场地的西侧与北侧为设防标准为五年一遇的防潮堤,堤上设有闸门,可以引潮水进入基地,用于海水养殖,也可在退潮时做为排涝出口。该场地的潮型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大,潮间带相应较宽,提供给红树林生长的空间也较大。潮水动力还能为红树植物传播种苗,扩展繁衍发育。
修复场地内多样生境。打通现状养殖塘,引入海水,形成以半红树为主的生态利用现状,养殖塘具有防水层的条件,将部分养殖塘改造为淡水湿地植物种植区,保留部分养殖塘生产功能。
湿地公园毗邻红树林生态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其建设将遵循“严格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原则,调整场地与周边的水文情势,划定生态修复区域,修复场地生态基底。
方案对现状红树林进行保护,保留利用现状椰林,引种耐盐碱植物;保留部分养殖塘生产功能;利用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局部建设展示性的淡水湿地。
规划结构:一核、两轴、四区年3月27日,海口三江农场的椰林与水渠。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三江农场的优势。记者李幸璜 摄
方案提出“一核、两轴、四区”的公园规划结构。
“一核”:围绕红树林科普馆形成的红树林科普教育核心区,以科普展示为主要功能。
“两轴”:由基地入口直达自然保护区边缘的自然生态景观轴,衔接红树林科普馆与探秘码头并向红树林恢复区延伸的生态恢复轴。
“四区”:围绕核心区布置的四个体验区,是场地核心功能的延伸。与核心区四个展示园存在对应关系。
方案包括红树林生态主题景区、红树林主题酒店、三江水城、三江湾健康体验社区四个项目。其中红树林生态景区又分为红树林重建区、自然体验区、红树渔村、科普教育区、科研管理区和综合服务区六个功能区。
两大生态功能分区生态重建区:全面恢复潮汐环境,重建红树林湿地环境。控制游览设施的建设规模,不得建设灯光等旅游照明设施;采用生态安全的游览方式;合理安排建设施工时间,在候鸟大量迁移的11~3月应避免施工安排,保证候鸟迁移通道的通畅性;禁止养殖及捕猎野生动物。
生态修复区:全面改造现状养殖塘,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在生态承载力允许的基础上,布局产业用地,控制建设规模,完善污水收集及处理措施,鼓励采用生态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压力。
此外,方案还包括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栖息地营造规划、种植规划、水系规划、景观控制区规划、服务设施规划等其他专项规划。
三江湿地公园工程投资估算9.9亿,产业配套设施工程不包含在内。
规划考虑分三期进行逐步推进。第一期主要考虑基础环境的改善和红树林恢复区的实施,以及三江湾健康体验社区的初期开发。第二期在成功地对红树林进行恢复的基础上,进行湿地公园核心区建设。第三期是对红树林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包括三江水城娱乐区和红树林主题度假区。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党朝峰
?版权声明:本条白殿疯不怎么白了白殿疯不怎么白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lyy888.com/hnrbnr/1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