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奇灯你见过吗海南灯痴收藏古灯近

戳上图,进入专题↑

海南“灯痴”王福和千盏古灯照亮千年记忆

▲(海棠树果子灯)

▲(“一叶有蛙”造型的两用灯)

▲(鹿形状的煤油灯)

仰着脑袋,托着下巴,儿时的王福和,喜欢伏在父亲腿上,听他讲关于灯的故事。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种下了关于灯的种子。

“父亲是海南第一代电工,家里收集第一盏灯时,我才十多岁,如今,我已是耳顺之年,家里古灯近千盏。”得知记者到访,王福和早早就站在海口供电局家属楼门前等待,嘴里念叨着,这些灯,都是老一辈匠人的智慧,不能失传啊。

一进门,记者就被眼前玻璃展柜里的各式灯具所吸引,再抬头看,和普通家庭头顶一盏现代工艺电灯截然不同的是,王福和家的墙壁、天花板上挂了几十盏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装饰品,质朴中,多了几分神秘感。

“别看只有3个展柜,其实仅家里就存放了多盏古灯,你看,这盏灯是最特别的。”王福和说着,小心翼翼地从展柜最顶层抱下一盏陶瓷质地的古灯。他介绍道,这盏灯可是南海渔民的日常用灯,出海打渔时,可把它挂在船头照明,因为形似元宝,只有一扇“小窗”,所以它防风防雨,非常实用。

▲(南海渔灯)

“南海的老物件,可是不多见的宝贝。”王福和说,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海口府城附近买下这盏灯,经海口市收藏协会鉴定,这盏灯的出产年份可追溯到宋代。

仅这一件藏品,王福和就饶有兴致地介绍了近半个小时,想一饱眼福,不得不向王福和提议:把展柜里的古灯都“晒出来”,让我们长长见识!

▲(煤油灯柱)

王福和与灯结下“情愫”

王福和将各式各样的宝贝古灯成排摆放整齐供大家欣赏,讲述着他与灯的“情愫”。

王福和说,作为海口供电局基层变电站的老员工,大半辈子都在跟“电与灯”“光与亮”打交道。而眼前这些年代久远的战国时期藏品、造型各异的煤油灯、按照民国时期的布线风格来安装的民国电灯等,都是自己用了近50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从全省各地收集来的。

“以前人们没有存放旧灯的习惯,有时候请朋友吃一顿饭、送邻居一袋米,就能换来一件心仪的宝贝。”王福和说,每次搬家,他都要用旧报纸把一盏盏古灯包裹好,放在纸箱里,分批保存。

“海南第一盏电灯就在我家。”王福和说起自己最得意的藏品,滔滔不绝。关于“海南第一盏电灯”的故事,他是从父亲那儿打听来的。

“年,海口市有一台英国制造的柴油发电机,在电房里安装了海南第一盏电灯。随着电灯公司的迁址,这盏电灯也就弃用了,为了保存这盏灯,一位电工想把它拆卸下来,由于螺丝钉生锈,难以拆卸,那位工人便想用锯条切割。恰巧被王福和的父亲王书林看到并及时阻止,王书林便亲自去拆卸此灯。”王福和说。

这灯长得什么样?被锯的切口大不大?我能不能找到它?王福和说,几十年里,他日日夜夜都在想着这盏有着特殊意义的电灯。幸运的是,另一位收藏家在年迈时把这盏灯赠予了王福和。他的“家庭‘灯与电’文化馆”终于盼来了如此有份量、有标志意义的一件藏品。

在外人看来,收藏之路总是充满等待、煎熬、阴差阳错。然而王福和却从未有过怨言,他始终享受收藏古灯的过程。“兜兜转转,那盏灯还是来到了我身边,这就说明,我这辈子就是和灯有缘。”王福和说。

▲(华侨在海南用的烛灯)

藏在古灯里的海南历史

据了解,近年来,古灯逐步成为收藏家们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jlyy888.com/hnrbyx/8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