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淡启示一个村庄的垃圾分类探索

实施垃圾分类处置后,文昌湖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不可回收的生活类垃圾,集中投放在设在村头的垃圾桶里,由保洁车清走。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3月10日清晨,68岁的云大吉起床后走到院子墙角,将一袋“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拎出来,准备丢到村口的垃圾桶里。在他走过的大半个村庄里,绿草如茵,地上见不到一片垃圾。“还是老家好啊!你看我们的村子,这么干净,这么漂亮,住着可舒服了!”见到海南日报记者采访,老人家用自豪而响亮的声音说,定居在香港的儿子一再打电话催他去香港,但他还想在老家多住一段时间。湖淡村村民小组,隶属于文昌市冯坡镇昌里村。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杂乱,蚊蝇纷飞。现如今,村庄洁净有序,村民不仅不乱丢垃圾,还学会了将垃圾分类,啤酒瓶、包装箱等可回收的垃圾,被整齐地聚拢在各家庭院里,等待被回收。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小刚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虽然出台过垃圾强制分类的相关规定,可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各地都在摸索制定地方法规,需要主管部门牵头,从源头到最终处置形成有效管理体系,湖淡村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推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村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困扰全国各地的垃圾问题,为何在湖淡村得到解决?A丢个垃圾用得着那么费事?推行垃圾分类,培养分类意识和习惯是老大难从冯坡镇墟到湖淡村有七八公里的路程,由于地处偏僻,湖淡村一度贫困。云大吉年轻时就外出闯荡了,他去过泰国,也曾在广州、深圳等城市生活,最后定居香港。在城市,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居住的环境比农村干净”。“可是,为啥我们的乡村不能变干净呢?”早在年的时候,云大吉就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每次回村,他都有意识地将自家的垃圾收集起来存放。后来,临近的凤尾墟有了垃圾桶,他便骑摩托车将垃圾送到3公里外的镇墟。当时,有村民不理解,还嘲笑他:“丢个垃圾用得着那么费事?”面对嘲笑,云大吉没有辩解,仍坚持送垃圾,并将自家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无独有偶,同样从湖淡村走出去的云天龙,年去日本考察,看到日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很整洁,老人、青年、小孩,都不会随手乱丢垃圾,懂得将垃圾分类。他一下子想到自己的家乡:“湖淡村也可以这么做吗?”年,回到海南的云天龙,首先倡导和推动在他们公司开发的住宅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他争取到海口市环卫局的支持,为小区居民每家每户发放了两个垃圾桶,再通过物业管理处对社区居民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养成不乱丢垃圾和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的习惯。然而,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很少再有人乱丢垃圾了,但是大多数人仍没有分类的意识,不清楚该如何将垃圾合理分类,回收来的垃圾通常还需小区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城市尚且如此,要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岂不是更难?这是很多人的疑虑。但是,云天龙和湖淡村的一批乡贤、党员和村干部并没有放弃尝试和努力。去年下半年,他们正式提出在村里实施垃圾分类。B哎呀,老父亲被曝光了!美丽乡村建设论坛开到了村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人心,邻里亲友互相监督提醒不能在维护村庄环境方面“掉队”虽然早已在外地有居所,但每年春节前后,云大吉都会回湖淡村住一段时间。让他感到欣喜的是,近两年,也有其他村民像他一样,在家里放置了垃圾桶,将垃圾收集清理,而不是随手倒在路口或是小树林里。偶尔,也有村民陋习难改,随手就将垃圾丢在了草地上,如果其他村民见到了,会拍下照片发在村子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nanribaoa.com/hnrbls/17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